從美妝企業陸續發布完2022年的財報來看,2022年無疑是艱難的一年,放眼望去,收入下降或增速放緩成普遍現象。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2年化妝品類零售總額3,936億元,同比下降4.5%。
2022年美妝企業普遍發展壓力較大,整體而言大部分公司都出現收入同比下降或增速放緩的情況,市場整體也出現零售額同比下降。這主要是什么原因導致的?這一情況在2023年是否會繼續延續?國貨品牌在2023年想要取得快速發展的關鍵因素有哪些?不少品牌通過創立新品牌、發力已有支線品牌來尋找第二增長曲線,多品牌策略是否是一個拓展新增量的有效方法?什么樣的企業適用這一策略,難點和挑戰又在哪里?弗若斯特沙利文(Frost & Sullivan,以下簡稱“沙利文”)大中華區執行總監劉丹妮接受「摩登消費」采訪,共同探討美妝企業發展。
2022年美妝企業普遍發展壓力較大,整體而言大部分公司都出現收入同比下降或增速放緩的情況,市場整體也出現零售額同比下降。這主要是什么原因導致的?這一情況在2023年是否會繼續延續?在您看來,國貨品牌在2023年想要取得快速發展的關鍵因素有哪些?
2022年增速放緩原因:
1、2022年受疫情封控影響,國內美妝產品消費持續低迷。因上海、北京等地疫情反復,供應鏈物流受阻,疊加線下關店影響。2022一整年的節奏就是“開開停?!保撼鞘械牧闶鄣昕梢誀I業了,但工廠卻停工了,等到工廠可以開工,物流則又被通知發不出去。
2、美妝消費力下降:消費者更傾向購買食品和基本家庭護理產品等必需品,重要性高于美容及個人護理產品。美妝產品在艱難時期不再是首要考慮,消費者可能降級消費更便宜的產品,調低非必需品優先級,消費者會選擇用掉之前的囤貨,甚至停止購買。
2023年展望:2022年12月開始疫情防控政策逐步調整,預計實體零售逐步恢復正常經營,同時復工復產疊加公共場所出入政策放寬,有望加快消費復蘇。今年以來,為促進居民消費,各地政府都出臺相應政策,超20個城市都發放了大量購物消費券。在全國多地持續加碼促消費政策的情況下,居民消費意愿有望逐步進入恢復態勢,線下業態有望迎來亮眼反彈。
關鍵因素:國貨品牌需要加大研發投入,從原料、配方等多方面賦能打造大單品。行業已基本告別以新品數量取勝階段,更適合聚焦性單品策略。精準結合消費趨勢,打造核心單品能夠逐步讓消費者和品牌產生鏈接,進而賦能品牌價值。從銷售額占比來看,國貨品牌前3大單品能為單一品牌貢獻超過40%的銷售額。
隨著主品牌增速放緩,尋找新增量成為國產美妝品牌目前普遍面臨的新課題。不少品牌通過創立新品牌、發力已有支線品牌來尋找第二增長曲線,在您看來,多品牌策略是否是一個拓展新增量的有效方法?什么樣的企業適用這一策略,難點和挑戰又在哪里?是否有您覺得在多品牌方面做的還不錯的美妝企業的案例可以分享?
化妝品作為可選消費品,特定品牌只適合特定人群,注定了單一品牌是有天花板的,未來企業要做大做強就必須集團化,本土企業需要通過多品牌、多品類,甚至是兼并的發展方式,全方面提升企業競爭力,才能和國際化妝品公司同臺抗衡。
多品牌戰略面臨的最大挑戰是資源與風險的平衡。資源有限的情況下,需要進行戰略取舍和側重。對于集團企業而言,多品牌意味著大投入、高風險,但不是每一個品牌都能成功。公司在收購子品牌以后如何與原有的管理團隊協調配合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其次由于公司發展需要多品牌集團化,新品牌需要應對內部資源被攤薄后的發展和調整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