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時代最寶貴的是注意力,短視頻時代最稀缺的是流量。從李佳琪到董宇輝,從淄博燒烤到爾濱小土豆,從天水麻辣燙到王婆相親……從產品到文旅,人們只羨慕一件事:如何獲得巨大的流量?因為哪里有流量,哪里就有財富,流量的涌動就意味著壓倒性的財富。
每個人都想到處走紅,但互聯網紅利潮已經過去,新增流量幾乎枯竭。新的流量從哪里來?流量密碼是一門玄學,更何況流量就像潮水一樣,來得快去得快,讓人們陷入焦慮:如果沒有流量,找到(購買)流量,如何留住流量,實現價值最大化當談到?
只有一個方法可以防止一滴水干涸,那就是把這滴水倒入大海。讓流量長久流動的方法只有一個,那就是找到流量的泉源,積聚成河,把日新月異的流量經濟變成能帶來復購和忠誠度的品牌經濟。
全互聯網最低價不是品牌經濟,九塊錢包郵,極致性價比不是品牌經濟……讓消費者愿意多花點錢購買你的產品,才是品牌經濟。
從流量思維到品牌思維
電視劇《繁花似錦》里大叔有句話說,交易市場上,外行看門面,內行看后門。也就是說,做生意的外行人常常被表面的繁榮所欺騙,而內行人則看更實質的東西:市場真正的需求是什么,你賺了多少利潤?
在流量高增長的時代,多關注流量當然可以在短時間內快速提升知名度,促進銷售。但基于全網比價的流量經濟的痛點在于,無法解決利潤和復購問題。
作為大眾消費品,用戶轉移成本極低,品牌忠誠度難以建立,品牌也很難擁有自己的忠實粉絲。因此,綁定平臺和各大主播,借力促銷,成為廠商的新選擇。但在千方百計增加流量、促進銷售的同時,企業必須時刻保持清醒,不能忘記經營的最終目標是長期盈利。2020年,當大量本土品牌陷入全網最低價的價格戰時,海爾集團前CEO張瑞敏明確表示,價格戰是浪費時間和金錢,損害的是品牌的利益。未來對品牌的影響將是不可挽回的。
流量是現在的入口,品牌是未來的方向。只有形成從流量到品牌的良性循環,才能實現行穩致遠。近兩年,從行業中崛起的本土文旅企業,無論是淄博燒烤、哈爾濱冰雪、開封王婆還是天水麻辣燙……都在碎片化傳播的時代引發了巨大的流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為某個時期工業界的熱門話題。但可持續的品牌影響力是否已形成?輪番接收巨大流量的新網紅城市,經濟表現仍處于谷底,品牌建設之路仍在路上。
杭州、長沙、三亞等城市實現了從流量經濟到品牌經濟的升華。雖然各地旅游業蓬勃發展,但冬季到來時,有足夠消費能力的人們還是會去三亞。
杭州已成為中國“民營經濟之都”、“中國國潮高地”。這里是互聯網時代新品牌、新財富蓬勃發展的地方。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杭州已成為中國制造和中國品牌的樞紐。、中國時尚一體,形成強大的“品牌集群”效應。
無論是打造城市品牌還是產品品牌競爭力,都是一個系統工程,是對城市和產品形象信息的挖掘、提煉、組合和綜合優化。
通過周期性的廣告和營銷的狂轟濫炸,某個產品、某個地區、某個個人可以名聲大振,但品牌是根植于大眾心中的品質感知、與受眾建立的情感聯系、價值觀的層次。同意。營銷是向消費者表達愛意,品牌是讓消費者愛上你。
網紅、偶像等產品缺乏忠誠度,消費很容易根據不同意見而改變。品牌就像神和女神。一旦彼此靠近,他們就會永遠在一起。
品牌是方式,流量是藝術。
如何打造品牌護城河?
聯合國統計數據顯示,知名品牌在全球所有品牌中所占比例不到3%,但其市場份額卻超過40%,銷售額超過50%。其中,高端品牌在全球價值鏈中具有較強影響力。
為什么我們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能生產世界一流的產品、擁有眾多的創意人才,卻這么缺乏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品牌?
國際各大品牌都采用了中國馬面裙的元素,一件衣服能賣到上萬元。在我們漢服之鄉,一條馬面裙才賣一兩百元。奢侈品牌路易威登的經典老花標志,靈感源自我國唐代琵琶上的名貴花卉。然而,我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商業價值開發遠遠不及外人。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的改革開放才40多年。品牌不可能一蹴而就。企業只有靜下心來,才能積累更多、更持久的品牌精髓。品牌的背后不是產品說明書,而是與消費者緊密相連的情感和認知,以及口口相傳的感人故事。品牌的本質是喚起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品牌要為消費者創造夢想,在消費者心中種下價值觀的種子。
說到品牌,我們常常以可口可樂為例。它的價值是什么?自由、平等、愛。在一百多年的發展歷程中,可口可樂始終走在引領積極價值觀的前沿。戰爭期間,它向士兵們承諾,無論他們在世界的哪個地方,都可以喝到家鄉的可口可樂;美國婦女解放運動前夕,曾刊登過一則廣告,稱家庭主婦也可以獨自去商店享用一瓶可口可樂。我喝的不是可樂,而是自由。
可口可樂的價值觀貫穿于品牌發展史。忠實消費者關心的不一定是可樂的味道,而是無法解釋、無法轉化的情感。
我們的許多品牌缺乏的是與消費者價值觀的深刻共鳴。錨定在觀眾心理上的只是生理功能,比如怕上火喝王老吉、送褪黑素等。
當然,我們也有被提升到價值層面的品牌,龐東來就是一個優秀的代表。你有沒有發現,胖東來發布的廣告里有一句話:自由和愛。
了解胖東來的人都知道,這不是一個幌子,這是品牌真正的、實用的價值。
發東來許昌店單日收入最高為7億元人民幣,但從2012年開始,其所有門店每周二均不營業。一方面讓朋友賺錢,另一方面讓員工休息、陪伴家人。老板于東來向高管肯給錢、給員工高薪是出了名的。
自由和愛是發東來與員工、消費者建立的情感聯系,是植根于大眾心中的品牌價值認同。龐東來不僅懂得做事,還懂得說話;他的名氣廣為人知,他的競爭力自然就強,他的品牌護城河也越來越堅固。
互聯網下半場品牌建設的機遇
互聯網下半場,品牌建設還有機會嗎?《權力的游戲》中有一句臺詞:混沌是梯子。正如中國古話:亂世出英雄。當大多數人迷茫的時候,機會就在那里。
20世紀90年代以來,日本陷入了失落的三十年。快速發展后增速放緩,經濟停滯,長期通貨緊縮,高房價帶來生育率和國債下降。進入低欲望社會,工作很難找,所以很多年輕人干脆安身立命;消費降級,奢侈品熱潮減退。與此同時,隨著出生率下降,人口老齡化加速。但即便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日本還是涌現了一大批新興品牌:中產階級不再購買奢侈品,他們開始熱衷于替代,關注自己內心和精神的需求。注重性價比的生活用品,服裝品牌優衣庫、無印良品等脫穎而出,走向全球。與此同時,無糖飲料、休閑食品、國內旅游等也開始流行。這和我們現在的情況非常相似。日本經濟低迷時期的品牌經驗值得中國中小企業借鑒。
十年來,我們一直在打造品牌,追求品類、爆品、高端。現在和未來都是消費分級時代,必須從品類思維轉向小眾用戶思維。如果滿足了部分消費群體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就有機會創造出優秀的品牌。
品牌建設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流量經濟只能帶來短期的銷量激增,來得快去得也快。只有從流量經濟向品牌經濟邁進,才能形成溢價,獲得長期利潤,與消費者建立持久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