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的時代,國貨曾經持續“卑微”。城市里,親戚出差從國外帶回的洋牌子實在太扎人的眼睛,而在農村,一件“洋貨”就能聚攏十里八鄉所有人好奇和艷羨的目光。
在生產力低下的時代,國貨意味著“湊合用”,而洋玩意兒恰恰代表了“耐用”、“好用”。
在這背后,慕強的崇拜心理只是一方面,無可否認的是,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國外品牌的確擁有著國貨無法匹敵的質量。無論是材料,還是做工,國貨都有相當一段的差距,更重要是工業化水平的差距導致的技術落后,使得許多產品都只是照貓畫虎,難免不得要法。
然而,最近幾年的這波“國潮”之風卻來勢兇猛,迅速席卷中國每個角落。這是為什么?消費者的購物取向變了嗎?究其原因,的確不排除國人從民族自尊心出發支持國貨的因素,但本質上,消費群體鐘意“好貨”的理性從未改變——過去好貨=洋貨>國貨,如今國貨=好貨。
沒有人會始終如一地單純只為情感買單,充滿誠意的品質才是真正俘獲國人的理由。早年間,國貨常常遭遇信任危機,部分原因是國產商品曾出現過不少質量問題。明眼人敢于直言:在呼吁消費者建立國貨自信的同時,請國內企業拿出與信任相匹配的商品。
近幾年,國潮真正興起。這背后,離不開其質量的大幅提升。在進口品牌與中國品牌拼殺激烈的體育用品行業,格局悄然變化。阿迪達斯、安踏、李寧等運動鞋服品牌相繼披露財報,財報顯示,今年上半年,阿迪達斯中國實現營業收入約183億元,安踏實現營業收入228.1億元。安踏反超阿迪達斯中國。
如果說,在營收背后,消費者的青睞尚且摻雜著情感因素,那不妨可以看看企業方面的表現。這幾年,各大國際知名品牌積極尋求與國貨品牌合作,試圖以此提高其品牌與中國消費者的黏性——這個勢頭的背后,是素來挑剔的國際知名品牌對新國貨的認可。
時至今日,消費群體的變化也促進了消費理念的更迭。隨著中國主流消費群體學歷、素質各方面的提升,單一追求奢華已成過去,對“質感”的要求逐漸成為理性消費者的選擇。有內容、有誠意、有質感的品牌和產品,往往更能俘獲“逐漸理性”的中國人,也更符合年輕群體對“高端”的理解。
在這一方面,眾多“新國貨”品牌無疑充滿誠意。無論是產品品控,還是品牌建設,具有新意識、新理念的國貨品牌都投入了大量資源,這也讓他們真正俘獲了消費者的心。與此同時許多國際知名品牌也陸續投來了目光,試圖尋求與國貨品牌達成合作。
近日,香格里拉集團攜手知名冰品國貨品牌鐘薛高進行深度合作,在下午茶、冰淇淋禮盒等方面進行產品創新。作為近幾年冰品行業的新銳,鐘薛高以其用料講究、口感獨特的冰淇淋系列產品,收獲廣泛贊譽,也使其成為各大牌合作的優先選擇。
老牌企業希望藉由與品牌形象好、品質過硬的國潮品牌合作,進入新消費群體的視野,而類似鐘薛高這樣的強勢冰品新銳也希望通過和注重“質感”的大牌合作,將自身的產品以及對好產品的理念傳遞給更多人,實為“雙贏”。
我們也可以欣喜地看到,新國貨品牌在與世界對話方面,開始真正擁有“平等”,逐漸得到世界范圍內真正的尊重。通過聚焦產品品質、針對性選擇市場,各大新國貨品牌步步為營打開海外大門。這其中既有華為、小米、大疆這樣以技術創新為主導的科技品牌,也有伊利、蒙牛、喜茶這類以小博大的知名快消品牌。
毫不夸張的說,每一個“國貨之光”品牌的誕生,都伴隨著篳路藍縷般初創的艱難,也是其后背從研發到推廣、銷售每個環節的全力以赴。從被看不起,到得到廣泛的認可和尊重,國貨不再是過去的模樣,而是每個細節的匠心,是礪久磨劍的投入。今昔巨變,相信國潮之風的“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勢必將更深遠地席卷世界,亮出中國顏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