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讓詩歌點亮生活。
第321期每日好詩評論揭曉。
起重機的空白
宗悅
我想到了一只鶴,它存在于
在黑暗的背景下,它使周圍安靜。
一只鶴是一本織錦書。
它張開的翅膀像我們親愛的愛人一樣溫暖。
鶴是庭院。
它帶領一群月光梳理草木的影子。
因為它起于山海,生于詩經,所以我推斷,
它經常脫離自我形態。
成為東方的一種審美,只要聽到它的吶喊。
一些好消息會提前到來。
它飛過更白的雪山。
它飛過結冰的河,河解凍了。
在我生活的南方,有人養鶴,有人畫鶴。
把它想象成春風的一部分。
我很高興看到翅膀展開,但有時它沒有痕跡。
有時候更像是混凝土的空白。
還有一種民間說法是這里有一只鶴。
它自己解散了,下了一場大雪。
詩人導論
宗,男,上海作家協會會員,上海城市詩人學會骨干成員。其詩作散見于[0x9a 8 b][0x9a 8 b][0x9a 8 b][0x9a 8 b][0x9a 8 b][0x9a 8 b][0x9a 8 b][0x9a 8 b][0x9a 8 b]等多種國內報刊和選集,多次在全國詩歌散文比賽中獲獎。詩集《0x9A8B》【0x9A8B】作者,與著名詩人、詩評家李天京合編【0x9A8B】。
本期最佳評論
葉子
讀全詩給人一種夢幻的感覺,可以看出語言有了很大的飛躍,從而營造出空靈的意境。這首詩的前兩句話讓讀者仿佛置身于一個黑暗、封閉、寂靜的空間。然后筆鋒一轉,兩個比喻,把一只鶴比作錦書,比作庭院,讓畫面一下子活了起來。在庭院的比喻中,鶴、月光、草木被巧妙地擬人化。寫的是鶴引一團月光梳理草木的影子,生動有趣,一掃先前的沉悶氣氛。之后作者又換了個角度,不再研究鶴的形象,而是探究它的起源,“它源于山海,生活在詩經里”,并用兩個例子作為佐證,“它飛過雪山,雪山更白/它飛過冰封的河,河解凍了”。短短的幾句話,就把鶴的起源和它所承載的東方審美意義解釋得清清楚楚。“有時它無跡可尋/有時它更像是一個特定的空白”,讓讀者有點困惑。其實這是一種常見的寫作手法,把現實和現實結合起來,在矛盾的碰撞中感受詩歌的疑惑和思考。在詩的最后,作者給出了一個答案:鶴如風飛,大雪是存在的證據,與泰戈爾“天空未曾留下痕跡,我卻已飛過”的觀察和思考不謀而合,給讀者留下了足夠的遐想。經編委會評選,葉紫(來自微信)的評論被評為最佳,將獲得300元稿費。同時感謝以蕓豆(來自微信)、柯基友魚(來自微信)為代表的讀者們的熱情參與,并展出他們的優秀評論供參考!
中國詩歌網每周都會征集網友評論,參與方式有兩種:登錄www.zgshige.com找到相應的詩歌頁面留言;或者在微信官方賬號留言,供讀者評論。我們會編輯綜合網頁和微信上的評論,選出最好的評論者支付300元。
評《蕓豆》
這首詩描寫了鶴的文化意義和啟示,帶有古典的味道。“暗背景”直指俗世,寫鶴生于俗世卻不染紅塵,其優雅平息一切喧囂;鶴一生只有一個伴侶,愛情忠貞不渝。影子、鶴、月光都是白色的,作者用黑白對比寫出了鶴的“獨立于世”。“自山海,棲于詩經”,雙關。山海代表自然,寓意鶴是大自然創造的生物;山海也代表《文學報》,《詩刊》表現古文化,《星星》表現春秋的風貌。從古到春秋到現在,鶴一直被人們提及和贊美,體現了歷史的深度。緊接著上一句的第8至10行指出,何明跳出了自然之物,成為東方美學中的文化符號。鶴的身影一年四季都有,遍布大江南北。人們喜愛鶴,因為鶴是自然的,為人類說話。他們就像隱士,像微風,飛得很高,沒有留下任何痕跡,但他們已經給地球和人們帶來了與流行習俗作斗爭的啟示。
評《柯基玉有魚》
在詩的開頭,作者提到一只鶴存在于黑暗的背景中。如果周圍一片漆黑,一只白鶴就是黑暗中唯一的亮點。在普通人的認知中,有光就有希望,而白鶴的留白就像一盞小燈,給人帶來希望。可以讓周圍安靜下來,大概就是這個原因吧。然后,作者把鶴比作錦書和庭院,抽象出鶴的形象,把它具象的自我表象變成抽象的東方美學。“只要聽到它的叫聲/就會有好消息早早到來”“它飛過雪山,雪山更白”“它飛過冰封的河流,河水解凍”,這些思想和認識已經超越了比喻的鶴,而是人的希望。詩末作者將鶴視為“無痕”和“具象空白”,表明鶴從最初的個體變成了被覆蓋的整體。"一只鶴已經來了/解散了,還下了一場大雪."一場雪的出現取代了鶴的存在,但被解雇的鶴可能不會消失。無疑,它會帶著美德和詩意回歸。
點評:金石開中國詩詞網(www.zgshige.com),國家重點文化工程。是一個互聯網出版平臺,由中國作家協會、中國作家出版集團主管,由《詩潮》社主辦。品牌專欄“每天好詩”注冊后即可投稿,每天發表一篇原創好詩(稿酬500元),邀請詩歌專家點評。其中每周四是詩人點評,向廣大網友征集評論。最好的審稿人可以得到這300元,稿費由與審稿人聯系的編輯支付。
第320期每日好詩網友評論|低頭
希望這場春雨是真的。
編輯:王,二審:滿滿,終審:金世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