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移動設備沒有將我們與他人聯系起來,而是將我們進一步分離,讓我們感到更加孤獨、脆弱和不安全。美國心理學家約翰卡喬波(John cacioppo)聲稱,在線活動和孤立之間存在相關性,最熱情的信息分享者往往是最孤獨的。類似的研究表明,情緒不穩定與“集體獨白”也有聯系,這是瑞士心理學家讓皮亞杰提出的。
當然,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是去問那些告訴你真相的人,關于生活中的不完美,不如意,失敗。正如阿蘭德波頓指出的,“美好的事物實現其價值是一個痛苦的過程”。約翰哈里克里彭(John Harry Crippen)是哈佛大學法學院貝克曼互聯網與社會中心的高級研究員,著有《0x9a8b》(Crowd of one :《獨立身份的真相》)。他認為,人只有通過與他人的關系才能成為自己,所以交流是一件好事。
如果我們變得孤立,我們的成長就會變得緩慢。孤獨的人容易有壓力,荷爾蒙皮質醇水平上升,可能導致心臟問題,容易感染。當然,我們并不是說狂熱的Twitter用戶會心臟病發作。雪莉特克爾研究技術和心理學之間的關系。她說,這個世界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更“健談”。
但是越來越多有意義的對話被犧牲了。我們是在盲目的和別人說話,而不是和對方說話。我們只是活在當下,我們與過去和未來是分離的。她還說,“現在當人們在公共空間時,他們更喜歡獨自呆在有互聯網的地方”。這一觀點與安德魯基恩(andrew keen)在《個體群集:個體身份的未來》(數字眩暈)中的觀點一致,他說社交媒體“是一座隔離人類的建筑”。
移動設備,特別是智能手機,侵入了以前安靜或私人的空間,現在我們花更多的時間向下看(看屏幕),而不是向外看(看彼此和我們的環境)。友情甚至愛情越來越被屏幕規范和過濾,人們也通過別人轉發的消息看到了真實的世界。有些人使用移動設備就像吸煙——一樣,來打發時間或掩蓋尷尬。從某種意義上說,我們今天在網上做的事情,就是把軟件更新到我們一直在做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