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墨刮刀】油墨刮刀怎么用 油墨刮刀規格和應用
油墨刮刀概括
油墨刮刀在膠印中控制是油墨傳遞的復雜過程,包括油墨、版和紙張。在凹版印刷中,油墨刮刀它是一個機械操作,相對簡單,但是它具有其自身的獨特性。油墨刮刀要求必須具有耐磨性和高效性,才能保證印刷的高質量品質,而且它必須適合現代凹版印刷的持久和高速的需要。油墨刮刀是印刷機上用于刮去滾筒表面多余油墨的薄片分為金屬與非金屬兩種。油墨刮刀在每次印刷過程中,去除無圖案區域的油墨是一個關鍵之處。
油墨刮刀分類
標準刮刀
標準刮刀具有完全一致的刀鋒厚度。在刮刀使用壽命之內,其與滾筒的接觸面積保持一致, 因此色調完全一致。刀鋒部分獨特的拋光處理可在印刷開始時使刮刀快速與滾筒貼合,減少了浪費。
斜角刮刀
較大斜角設計的刀鋒形狀使刮刀磨損更小,接觸面積的減少能夠提供清晰的刮墨效果。較大斜角設計也可減少刀鋒斷裂。斜角的度數從4°到15°不等,適用于短版的層次印刷。
涂層刮刀
刮刀采用碳剛基材,表面涂覆鎳材。涂層提供了極好的抗腐蝕性和抗氧化性。對使用腐蝕性油墨及光油的印刷極為適合。在使用過程中,涂層還能夠彌補油墨中的雜質對刮刀的細微損傷,從而減少色調變化及條紋的出現。涂層刮刀非常適合涂布應用。
尖角刮刀
新式刮刀可應用于凹印機當刮刀角度難以調節時。尖角刮刀提供彈性張力同時保持較高的接觸角度。這種獨特的設計保證了平穩的刮刀壓力也能夠維持正確的接觸角度。減少印刷壓力意味著延長了滾筒壽命,減少了條紋的產生 。
梯形刮刀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對印刷用刮刀研究標明:梯形刮刀由于其自身從始至終與版輥的接觸面積恒定如一,印刷品質前后一致,越來越多的被印刷廠家采用。現在市場上運用的刮刀絕大部分都是這種梯形刮刀。
油墨刮刀規格
一般表示為:A×B/c×d
A.刀體的寬度(10、22、30、40、50、60mm)
B.刀體的厚度(0.15、0.20mm)
C.刀刃的寬度(1.3mm、1.4mm)
D.刀刃的厚度(0.065、0.075、0.10mm)
刮刀的性能指標
1.厚度公差:+/-0.005mm
2.寬度公差:+/-0.100mm
3.磨光表面去毛刺
4.抗拉強度:1950~2150Pa(1860N/mm2)
5.直度:0.5mm/3.0m
6.硬度:500~600Vickers
怎樣正確使用油墨刮刀:
加幾滴機油進行細磨
安裝油墨刮刀之前,通常是先在油石上加幾滴機油用于粗磨,然后用1000#耐水砂布同樣加幾滴機油進行細磨。加幾滴機油可起到潤滑作用,減少摩擦,研磨效果一般都不錯,同行不妨一試。
大多數印刷廠常常會碰到印品墨色或淡或濃的現象,特別印刷網目調印品時,這除與油墨轉移性有關外,刮墨刀與印版滾筒夾角也不可忽略,大多數凹印機都可選擇45°~65°角。夾角小,印刷墨層顏色深,光澤好,但刮墨效果差,易出現刮不凈、圖文模糊現象。而夾角過大,則淺網部分有可能無法實現油墨轉移,出現諸如帶陰影圖案主圖案印出來了,而其陰影卻印不出來等現象。解決方法是調節刮刀位置,并調高刀架位置,盡量使油墨全部轉移到承印基膜上。
調整刮刀的角度
要調整到最佳角度,還要考慮網穴深度、刮刀位置以及印刷速度等因素。網穴過深,角度就應大一些。
油墨刮刀壓力對印品質量也會產生十分重要的影響,壓力大小可根據網穴深度及圖文層次等進行調整。如果印版滾筒太長,而且是腐蝕凹版,則施加的壓力就要大一些。因為腐蝕凹版網穴深,但圖案邊緣易出現毛刺等現象。但壓力太大很容易將淺網穴中油墨刮掉,造成淺網部分印不出來;而且壓力過大還會使接觸角變小,難以刮凈版面多余的油墨,造成刮刀下油墨堆積,產生刀線。通常情況下,工作狀況良好的刮墨系統,接觸角以60°左右為宜。
注意把握刮刀的力度
油墨刮刀壓力太輕也不行,將會產生拖毛等故障。解決方法是適當向刮刀刃口處即刮刀與印版界面處吹風,吹風可用專門的吹風設施。
油墨刮刀使用一段時間后會出現毛刺、裂口等現象,刮墨刀不能有效地工作,這時就需要磨刀或更換新的油墨刮刀了。在實際工作中,有時刮刀出現破裂現象,可以通過打磨或加墊的方法延長其使用壽命,一來節約油墨刮刀使用成本,二來也可解決相應的質量故障。